文|赵公子富盈网
编辑|赵公子
曾几何时,美国航母在全球各大海域横行霸道,几乎无人敢挡,仿佛整个海洋都是他们的“私人领地”。然而,当中国海军编队出现在阿拉斯加附近的国际水域时,一向从容不迫的美军却显得有些坐立不安。
俗话说,风水轮流转,如今轮到了美国人体验这种被“盯上”的滋味。中国海军用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示了“寇可往,我亦可往”的硬气态度。
至于美国方面的尴尬和不适感?无论如何也只能咽下去。美国必须接受一个新的现实:太平洋已不再是美国的“专属领地”,中国海军的自由来往,已成为这片海域的“新常态”。
展开剩余91%那么,在距离美国本土不远的海域,究竟发生了哪些重要动向呢?
不可否认,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美国海军毫无争议地称霸全球海洋。它们乘风破浪,打着所谓“航行自由”的旗号,在各国敏感海域肆意穿行,仿佛无人敢阻挡。
在美国自己的剧本中,这种行为被包装为“维护国际海洋秩序”,但在许多其他国家眼里,这不过是赤裸裸的军事威慑和炫耀实力,是将军队摆在别人家门口的明显挑衅。
如今,随着主角换成中国海军,哪怕只是出现在相距千里的国际水道,美国舆论场中流露出的震惊和不安,显得格外讽刺。
原来,美国以往所宣称的“航行自由”其实是单向的特权,是“只准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”的双重标准游戏。既然如今轮到他们感到不适,那就得暂时忍耐了。
实际上,中方的逻辑既简单又古老:“寇可往,我亦可往。”既然这场“游戏”的规则是由你来定,那我就用你的规则和你对局。
国际法明确允许所有国家的舰船,包括军舰,在国际水域和专属经济区自由航行。只要没有搞演习或威胁他国,这种行为就是合理合法的。
反观美军在亚洲近海的所谓“自由航行”,他们时常在他国领海边缘游走,玩着危险的“蛇形走位”,完全无视“无害通过”的国际法原则。
因此,不少人至今不禁要问,美国军舰为何总是不远万里跑到他国家门口“秀肌肉”,刻意彰显存在感?
说到这里,美国这番“惊慌失措”的模样,多少显得有些健忘。其实,中国海军舰艇编队早已多次出现在美国“自家院子”外面。
此前,一支由驱逐舰、两栖登陆舰和补给舰组成的中国舰队,曾经浩浩荡荡穿越阿拉斯加附近的白令海峡,绕行阿留申群岛一圈。那时,美方选择了低调应对,未大张旗鼓。
此外,当美国航母在南海制造紧张局势时,中国最先进的055型万吨级驱逐舰,也曾领衔舰队出现在阿留申群岛附近水域。
美国海岸警卫队对此只能无奈“目送”,最终承认中国舰队的行动完全合法合理。
甚至在去年富盈网,美国海警又在白令海附近“偶遇”中国军舰,消息被压了好几天才被勉强公布出来。
更别提美国主导的“环太平洋”军演中,中国电子侦察船大方抵近观摩,已经成为一种“固定节目”,习以为常。
这些航迹串联成一条清晰的路线,向全世界传递了一个鲜明信号:中国海军已经彻底告别了过去只能在近海“小范围扑腾”的局面。
美方此次强烈反应,不仅仅是因为害怕“失控”,更是因为时代真的变了。
多年来的扎实建设,让中国海军肌肉越发强健,这些远航行动不是一时兴起的冒险,而是实力成熟后的自然流露。
如今,中国海军规模稳居世界第二,辽宁舰和山东舰组成的双航母编队已能在西太平洋开辟壮阔航线。
备受关注的福建舰也已完成海试,蓄势待发。中国造船能力令人瞩目,第四艘航母的研发讨论从未间断。
那个曾经“绿水青山”的近海海军,正在坚定迈向“深蓝”远洋。甚至一些美国媒体开始“大胆预测”,未来中国航母编队或将成为其近海海域的“常客”。
这绝非危言耸听,而是现实正在发生。中国海军的足迹必将随着国家利益的扩展,遍布全球各大洋。
过去几十年,航母战斗群是美国全球军事投送的象征,美国人最常问的一句是:“我们最近的航母在哪里?”
而如今,这场游戏规则正在被彻底改写。中国已经建立起让航母“夜不能寐”的反介入和区域拒止体系。
这套体系的核心不是几件单兵武器,而是一张无形的战略网络,如同在海洋上布下一张巨大的棋盘。美国航母想进来“落子”,都得先考虑是否会被“将军”。
东风-21D、东风-26等反舰弹道导弹,像悬挂在头顶的利剑,使数百甚至数千公里范围的海域变得极其危险。
更致命的是,中国已构建了覆盖全球的海洋监控能力。天上的卫星如同无数双不知疲倦的眼睛,能够实时跟踪海上移动目标。
这些“眼睛”将精准数据传送至岸基导弹阵地,当信息优势不再单方面时,曾经的“猎人”也可能成为“猎物”。
此时此刻,美国人最喜欢问的“航母在哪里”,不妨换个角度去问,而答案最好是——别轻易让它被找到。
美国印太司令部高官近日对国会吐露心声,抱怨中国正趁美国援助削减的“空档期”,在太平洋岛国扩大影响力。
从美国媒体的报道中可以看出,他们正陷入一种“精神分裂”的状态。
一方面不断渲染中国海军的强大,一方面又质疑其缺乏实战经验;一边承认中国造船速度惊人,一边将正常渔船描绘成“海上民兵”。
这种自相矛盾,恰恰反映了美国面对一个实力不断逼近的新对手时,内心的复杂与挣扎。他们或许永远不会理解,中国海军为何进步如此迅速。
在中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完成海试不久后,俄罗斯自由媒体网刊发了一篇引人注目的报道,称中国海军已成为世界最强海军之一。
该评价来自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战略学教授詹姆斯·霍姆斯,他在《国家利益》杂志发表文章,对中国海军发展速度表示惊叹。
他特别指出,美国的“福特”号航母花费七年时间才完成首次远洋大规模部署,而中国工程师却在远短于此的时间内,成功掌握了电磁弹射等尖端技术。
事实上,中国海军的快速发展背后,藏着一套独特的“中国方法”:在造舰过程中,先建多艘不同设计的舰艇进行实战测试,找出优劣。
哪个设计好,哪个存在问题,一目了然。确定最佳方案后,再进行大规模生产。虽然看似费时,实则大幅避免了走弯路,从而加快了整体进度。
更耐人寻味的是中国对航母定位的清醒认知。比如福建舰,虽然技术先进,但既非核动力,吨位也小于美国超级航母。
因为中国海军十分清楚自己目前阶段的需求:技术成熟且可批量制造的中型航母,比单纯追求“大”更符合实际效用。
配合强大岸基导弹和其他海军力量,这样的航母编队完全能够保障海疆安全。
提到这里,不能不强调中国海军发展中的体系化思维。航母不是孤军作战,而是依赖驱逐舰、护卫舰、潜艇和补给舰等多种舰艇的协同作战。
中国在发展航母的同时,各型舰艇也在迅速更新换代。新型驱逐舰像雨后春笋般服役,护卫舰性能不断提升,潜艇部队更是神秘且强大。
这背后是中国强大工业制造能力的支撑。造舰需要大量钢铁、精密仪器和先进电子设备,每一个环节都是对国家工业水平的考验。
中国能够同时建造多艘大型舰艇,充分展现了其制造业的雄厚实力。
当然,硬件只是基础,人才培养同样至关重要。操作现代化舰艇需要高素质官兵,电磁弹射器的使用更需专业技术人员,舰载机飞行员的培养是长期积累。
中国海军在装备升级的同时,也在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,确保每艘新舰都有合格人员来掌控。
从辽宁舰改装服役、山东舰自主建造,到福建舰技术突破,中国海军用不到二十年时间,走完了其他国家数十年的发展历程。
这背后,是中国人对海洋的新认知,是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,更是对和平发展坚定不移的追求。
今日的中国海军,已具备保护家门口海疆的能力,能为海上贸易提供安全保障,也能积极参与国际人道救援任务。
这支年轻充满活力的海军,用实际行动证明,中国人民既有决心,也有实力保卫自己的家园,维护地区和平稳定。
中国海军在国际水域的每一次合法亮相,都是对美国主导的“航行自由”原则的对称回应。
用行动告诉世界,这片海洋不是任何国家的私人泳池,更不是某个国家的后花园。
美国必须习惯这种新常态,无论是在太平洋、印度洋,还是全球任何国际公海,看到中国军舰的身影都将成为日常。
尊重是相互的富盈网,别人来我家串门,我去你家院子外看看风景也理所当然。毕竟,这场海上博弈的游戏规则,美国自己最清楚。
发布于:天津市龙辉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